您的位置: 首页 >旅游文化>大足景点>详细内容

大足石刻里的女性形象

来源:大足网 发布时间:2024-03-11 15:38:5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提起大足石刻,你会想到什么?雕刻精美的佛像、栩栩如生的鸟兽,亦或是虔诚的供养人。“其实,大足石刻中有许多世俗形象,女性占有重要的分量。”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李小强介绍。
  时光流转,历史虽然远去,但昔日宋代妇女的模样仍凝固在石刻造像之中,众人能在石刻中感受“女神们”的美丽与魅力。
  在大足石刻诸多文化中,生活化、世俗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。在大足石刻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”中,“列入遗产所依据的标准”之一即是“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、淳朴的生活气息,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,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”。
  “作为世俗化的艺术殿堂,大足石刻中有许多世俗女性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喜爱。”李小强说,宝顶山石刻第17号龛的吹笛女和第20号龛的养鸡女具有代表性。
  吹笛女,正值妙年,面容清秀,头盘高髻,双目微闭,全神贯注吹奏弓笛,陶醉在婉转悠扬的笛声之中。
  养鸡女同样传神,如邻家般亲切的农家妇女,正忙着掀开鸡笼,让鸡觅食。小鸡们争先恐后往外奔跑,笼外的两只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。忙碌的农家生活,被匠人们雕刻得惟妙惟肖。
  除了善晓音律的吹笛女和勤劳的养鸡女,宝顶山石刻中,还有伟大的母亲形象。父母恩重经变相将日常的生活情节浓缩成十一组生动的画面,讲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历程,堪称父母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,蕴含了浓浓的母爱。
  “大足石刻中,妇女一直是其中开龛凿像的主要群体。”李小强介绍,宋代女性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产活动中,并以多种形式践行着自己的信仰,营建佛寺、捐钱造像、刻写经书等。在大足北山、石篆山、石门山等石刻造像中都出现了较多的女性供养人形象。
  造于南宋建炎二年(1128年)的北山第149号如意轮观音造像窟,为知昌州军州事和其夫人杜慧修捐造。此龛窟主像为观自在如意轮菩萨,左侧为观音,右侧为白衣观音。三像左侧,有一男供养人,右侧有一女供养人,龛中题记“奉直大夫知军州事任宗易同恭人杜氏,发心镌造妆銮如意轮圣观自在菩萨一龛”,由此可知,这两位供养人分别是任宗易和他的妻子杜慧修。
  在北山石刻的其他造像龛窟中,也有女性供养人的雕刻,她们往往恭敬地站在龛窟的左右两壁,如北山第121、123、136号等龛窟。
  窥一斑而知全貌。李小强说,这些只是大足石刻宏伟巨作当中的一小部分,但是从这些造像中,既能直观地看到宋代一些女性的生活状态,也能了解到当时的女性地位和形象。
      记者 张玮 毛双 实习生 宾振宇/文  瞿波/图

终审:罗怀芳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
友情链接:

大足网服务 | 大足简介 | 投稿信箱

Copyright 2013-2021 txdzw Co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:杨廷端(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)
地址: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:402360

渝ICP备13007121号-2    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